1、最后一部作品是柴可夫斯基的重磅作品,也是“三大剧”之一——《睡美人》。《睡美人》的芭蕾舞剧大家应该都知道,其实也很少在国内演,因为需要庞大的演员数量,对于演员的要求也高。我在文化广场看过马修·伯恩的改编版《睡美人》,是非常现代的改编,他用了老柴的音乐,只是做了一些很小的调整。
2、左边的照片是剧中的“小红帽与大灰狼”,右边是“穿靴子的黑猫和白猫”,都是《睡美人》中比较有名的选段。剧中还有一些其他小的童话故事,包括“四仙女”等等。这套钢琴作品的改编者是我刚才提到的普雷特涅夫,实际上整套曲子也非常大,全套演出差不多要40分钟。我这次节选的除了这些小故事外,还有非常盛大的开场,也是《睡美人》的主题。
3、这本书是《睡美人》全本的乐队总谱,相当珍贵。疫情之前我就问我朋友要了,我想研究一下里面的内容,但因为疫情的关系,这本书也是今年前不久才到我手上。我打开了看了一下,很多内容光靠耳朵听实际上听不出来,因为乐队的内容实在是太厚了,但是这本书写得非常好,我跟我朋友还开会讨论了一下这个作品。
4、普雷特涅夫不仅改编了《睡美人》,还改编了《胡桃夹子》。现在这两首作品是所有钢琴家都想挑战的作品,因为难度非常大,对综合技术有相当高的要求,同时对音乐性的要求又很“芭蕾舞”,可以说改编版是100%还原了整个乐队应该有的声响效果。
1、古典音乐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是指西洋古典音乐,那些从西方中世纪开始至今的、在欧洲主流文化背景下创作的音乐,主要因其复杂多样的创作技术和所能承载的厚重内涵而有别于通俗音乐和民间音乐。狭义指古典主义音乐,是1750-1820年这一段时间的欧洲主流音乐,又称维也纳古典乐派。此乐派三位最著名的作曲家是海顿、莫扎特和贝多芬。
2、CLASSICAL MUSIC,中文翻译成“古典音乐”。有人认为"古典"给人的感觉有古董、古板的味道,故改称“经典音乐”。也有人根据牛津英文辞典里对古典的定义,in trad itional and serious style,而称其为“严肃音乐”。于是,“古典音乐”又被戴上了“严肃”的帽子,让人更不敢靠近。但下此定义的人一定没有好好查字典,因为serious的第二条义项是这样给出定义的:(指书、音乐等)启发思考的,不仅为消遣的。因此我们知道原来古典音乐不同于流行音乐的地方是它内涵深刻,能发人深思,更能使人高尚,免于低俗。再来看一下朗文辞典对古典音乐的解释:music that people consid er serious and that has been popular for a long time。可见,古典音乐是历经岁月考验,久盛不衰,为众人喜爱的音乐。古典音乐是一个XX的流派,艺术手法讲求洗练,追求理性地表达情感。
3、当人们听到XX、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的音乐时,它带给人们的不仅仅是优美的旋律,充满意趣的乐思,还有最真挚的情感,或宁静、典雅,或震撼、鼓舞,或欢喜、快乐,或悲伤、惆怅……
4、说到欧洲古典音乐,不能不提到中世纪伊丽莎白时期,格里高利时期的音乐,其中,占主导地位的是宗教音乐!当时的人们对XX的信仰与崇拜,直接影响到了当时社会的XX与音乐,当时的音乐,只是纯粹的宗教用途,只限于在教堂中演唱,没有乐器,但是,却对今后的音乐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1、 4月15日晚,柴可夫斯基三重奏组在深圳音乐厅演奏三部XXX室内乐作品:拉赫玛尼诺夫的两部《悲歌》中的第一号、阿伦斯基d小调第一号三重奏、肖斯塔科维奇的e小调第二号三重奏,三部作品都是非常重要的室内乐作品。这是2018深圳“一带一路”音乐季所有节目中唯一的室内乐演出。
2、 柴可夫斯基三重奏组组建至今43年,除了大提琴换了相对年轻的亚历山大·乔西安,小提琴帕维尔·维尼科夫和钢琴康斯坦丁·博吉诺都是乐队的创始人。博吉诺发须全部雪白。而XXX另一个更古老的室内乐队鲍罗丁四重奏组,组建七十余年,始创成员均已去世,成员有的不止换过一次。
3、 《悲歌》虽然是拉赫玛尼诺夫19岁时候的作品,但已非常成熟,也大致是拉赫玛尼诺夫作品主要基调的先声。《悲歌》的演绎,因为标题明确,情绪也明朗。当晚的演奏,大提琴和小提琴先后重复几组简单的XX,宛如孤独者的喃喃私语,随着钢琴加入,气氛发生变化,博吉诺从第一个音符开始就非常动情。如果说大提琴和小提琴有时候相对比较理性内敛,钢琴则是一直在一个情绪明朗的状态。拉赫玛尼诺夫的“悲歌”,与XX式悲天悯人的末日情怀不同,拉赫玛尼诺夫之“悲”,更多的是个人世俗情感的感怀与思索,似乎可以触摸,也可以感同身受,容易获得更广泛的共鸣。《悲歌》结束部分,一直很深沉的钢琴却弱化了力度,让弦乐的泛音为主导,使得作品多了一些冥想性。
4、 阿伦斯基不是职业作曲家,而是职业教育家,他是莫斯科音乐学院的著名教授,曾是拉赫马尼诺夫的老师,作曲只是副业,因此作品不多,知名度也不高。但是这部第一钢琴三重奏却堪称杰作,尤其是在柴可夫斯基三重奏组到位和饱满的演绎之下,这部情绪丰富的作品得到了很好的阐释。第三乐章标题也是《悲歌》,演奏时间较短,大致相当于拉赫玛尼诺夫《悲歌》演奏的三分之一时间,这师徒二人一前一后的《悲歌》,情绪虽然颇为相似,但柴可夫斯基三重奏组当晚演奏的阿伦斯基《悲歌》,却多了一点书生气。
1、【摘要】:柴可夫斯基的艺术歌曲旋律优美抒情,钢琴与声乐完美的结合在一起,歌词动人,内涵丰富。柴可夫斯基通过他的艺术歌曲展示着他一生各个时期的思绪,概括了他一生的经历与情感。柴可夫斯基早期的艺术歌曲创作展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未来的无限憧憬,体现出一种明朗向上的情绪,如同...
2、音乐毕业XX范文: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摘要:船歌是由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在十八世纪的末期,很多的作曲家开始根据“船歌”风格长作出了声乐曲和器乐曲两种。.在船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们最熟悉的船歌...
3、浅谈柴可夫斯基《六月船歌》的艺术特征.摘要:船歌是由贡多拉一种平底狭长的轻舟船工所唱的歌曲,在十八世纪的末期,很多的作曲家开始根据“船歌”风格长作出了声乐曲和器乐曲两种。.在船歌发展的漫长历史中,人们最熟悉的船歌应该是《六月船歌...
4、内容参考于《西方音乐史十讲》代表人物只讲作曲家西方音乐史大致分为十个时期中世纪之前的古代音乐对于这一时期的所有作曲家或现存音乐作品没有任何书面的记载。譬如扮演《旧约》中的大卫的表演者这样的记载和考古记录,提供了此时期作曲家的某些迹象,因为每一位表演者实际上...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