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一次欣赏要求:你好像听到了哪些声音?请学生回答。(春风、小鸟、泉水、雷声、)并让学生知道这些声音都是用弦乐器模仿的。你能听出来是什么乐器演奏的呢?请学生回答。提问:你能给乐曲起个名字吗?请学生回答。(出现小提琴协奏曲《四季》中的《春》的第一乐章,作曲者:意大利作曲家维瓦尔第)
2、师:是的,春天是一个多彩的季节,一个充满生机的季节,很多作家、画家、作曲家、歌唱家都要去描写它,赞美它。那么现在老师就带着你们一起走进大自然的春天,去领略春天的美好。去之前,春姑娘给我打了电话,她委托老师给你们介绍几位春天的朋友。闭上眼睛,猜猜他们是谁。(点击课件播放雨声、风声、雷声、水声,学生轻轻聆听。请孩子们猜一猜听到了什么。并给它们起个名字:如春雨姐姐,春风妹妹,春雷伯伯,春水阿姨等)
3、刚听了一遍你们就有这么多的收获,有这么精彩的发言,老师真是非常感动,我还想再听一遍,不过,老师还有一个小问题请大家帮我来解决――这几位朋友是怎么歌唱的?谁能学学?(聆听歌曲范唱(出歌谱),学唱难的乐句)
1、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春天XX音乐会?这一课时是以全日制义务教育? 音乐课程标准?中的 教学理念为导向,根据小学生音乐课程标准及教材要求。在设计教学活动时,注重以音乐审美为核心、兴趣爱好为动力,重视音乐实践,鼓励全体学生参与音乐活动和音乐创造,师生共同参与音乐活动。在歌曲?春天XX音乐会?的教学中紧紧围绕“春〞这一主题,从学生的兴趣为出发点,有效地运用课件,通过说说春天,听辨、模仿春天的声音来引导学生探索和体验大自然中的各种有趣的声音、现象,并进行节奏的模仿。在探索活动中解决了歌曲的节奏难点。 奥尔夫音乐教育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开展为本,引导学生走进音乐,使学生在接触音乐——融入音乐——品味音乐的过程中,体验到审美和创造的成就感。学生在各种形式的以?春天XX音乐会?为主线的生动、有趣的教学活动中,通过一系列听、说、唱,舞等活动,开拓了学生的音乐视野,使他们主动参与音乐活动,积极参与音乐体验。整个教学过程环环相扣,层层深入,循序渐进,始终以音乐为主线,满足学生的审美需求。
2、?春天XX音乐会?是XX音乐出版社第六册的第一课。这是一首2/4拍、两段体结构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节奏跳动,旋律流畅,描绘了一幅充满生机的春天美景。歌曲运用了拟人化的手法,形象的将自然界中的春雨、春水、春风、春雷都比喻成会唱歌、会弹琴、会打鼓、会鼓掌的人物,把春笋比喻成小小指挥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还形象地表现春水鼓掌发出阵阵欢笑的形象。
3、教材在这里安排本课,强调了音乐与大自然的联系,进一步开展了学生的音乐知识,让学生喜爱、珍爱大自然,并以美的情感世界将音乐拓展、延伸。 分析学生 四年级学生对音乐有兴趣,乐于参与音乐感受、鉴赏、表现、想象和创造等方面的音乐
1、春姑娘穿着五彩衣来了,各种花儿竞相XX,小草也不甘示弱,一簇(cu)簇地从土地里钻出来。一毛茸(rong)茸的小鸡,迈着软绵的.步子到草地上找小虫子吃。可她刚到这里,就被此起彼(bi)伏的美妙的唧唧吱、唧唧吱的音乐声迷住了,不知不觉地走了过去。
2、“你们看啊!”一只小蛐蛐大声说道。不远处,姹(cha)紫嫣(yan)红的花丛中,婀娜(enuo)多姿的蝴蝶们正在翩(pian)翩起舞呢!大家惊呆了。分不出哪是蝴蝶,哪是花,远远地看去,像一朵朵美丽的蝴蝶花。
1、? ? ? 本节课以审美为核心、以兴趣爱好为动力、面向全体学生为设计理念,将学生对音乐的感受以及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放在重要位置。课堂伊始,,师生以欢乐的节奏问好开始,使学生快速调整状态进入音乐课的学习之中,同时师生问好的节奏也源自歌曲中的八分休止符及四份休止符的节奏难点,使学生为歌曲的学习做好铺垫。
2、? ? 《春天XX音乐会》的背景音乐响起,师生生动自然地参与身体律动,律动根据将歌曲特点提炼而成,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使学生熟悉了歌曲旋律,教师以肢体动作调动学生的参与地积极性,学生兴趣浓厚、状态积极。
3、在聆听歌曲的环节中,学生加入拍手、拍腿的动作,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了二拍子的强弱规律,同时熟悉了歌曲旋律。复听时,教师范唱引导学生带着问题听,注意聆听歌曲中出现了哪些春天的声音,唤起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集中精神,有效聆听。
4、学唱歌曲中,我没有刻意的教唱,而是创设生动的情境引导学生模仿春雨、春风、春雷、春水的声音进入学习,师生接龙朗读歌词掌握八分休止符的节奏,使学生在实践中感受到八分休止符的所营造的欢乐与活泼,并进一步引导学生按照角色不同表现出春雨的欢乐、春风的轻柔,春雷的有力和春水的热情,层层递进为后面的演唱及情感处理做好了铺垫。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