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钱塘潮是我国最壮观的海潮,钱江潮又称海宁潮,是世界一大奇观,钱江潮以其磅礴的气势和壮观的景象闻名于世,以“一线横江”被誉为“天下奇观”。钱塘江南岸萧山南阳的赭山XX坝和海宁市的盐官镇为观看钱江潮最佳景区。钱塘潮指发生在浙江省钱塘江流域,由于月球和太阳的引潮力作用,使海洋水面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的潮汐现象,古XX载颇丰。在XX坝观赏的主要是“回头潮”。“XX二回头”回头潮是指急速前进的潮水,遇到丁坝等人工阻碍物后形成的潮水。
1、钱塘潮是世界三大涌潮之一,是天体引力和地球自转的离心作用,加上杭州湾喇叭口的特殊地形所造成的特大涌潮。浙江省海宁盐官镇为观潮第一胜地(最佳观潮胜地),故亦称"海宁潮"。
2、诗云:"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 ?潮头初临时,江面闪现出一条白线,伴之以隆隆的声响,潮头由远而近,飞驰而来,潮头推拥,鸣声如雷,顷刻间,潮峰耸起一面三四米高的水墙直立于江面,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观潮始于汉魏,盛于唐宋,历经2000余年,已成为当地的习俗。
3、钱塘潮比广陵涛出现的时间晚一些,至迟在东汉就已形成。王充《论衡?书虚篇》提到"浙江、山阴江、上虞江皆有涛"。又说当时钱塘浙江"皆立子胥之庙,盖欲慰其恨心,止其猛涛也"。但是,王充只说"广陵曲江有涛,文人赋之",没有说赋钱塘江潮。可见,东汉时,钱塘潮远没有广陵涛出名。估计,当时还未形成钱塘观潮风俗。
4、观赏钱塘秋潮,早在汉、魏、六朝时就已蔚成风气,至唐、宋时,此风更盛。相传农历8月18日,是潮神的生日,故潮峰最高。南宋朝廷曾经规定,这一天在钱塘江上校阅水师,以后相沿成习,八月十八逐渐成为观潮节。
1、天下奇观的钱江潮,早在二千多年前就已经名扬四方了。庄子、枚乘、顾凯之等对江潮的描写生动形象,令人神往。其他的如:李白、白居易、苏轼、范仲淹、辛弃疾等等大诗人也都写下了不少关于观潮感受的诗篇。一年有360多天,其中有180来天都是观潮佳日。那这钱江潮又究竟是怎么形成的呢?
2、早在东汉时期,久居钱塘江畔的王充经过反复观察,就已经发现了潮汐的涨落与月亮的圆缺有关。他最早提出了“涛之起也,随月盛衰”的论断。经过科学家的长期观察、研究,发现海宁潮是月亮、太阳的引力和地球本身自转产生的离心力作用下形成的。每逢初一和十五,天体引力特别强,易形成大潮。每年的农历八月十八,太阳和月亮离地球最近,引潮力特别大,所以就会出现“头高数丈触山回”的壮观景象。
3、此外 ,钱塘江口呈喇叭形,江口大而江身小。起潮时,海水从宽100多公里的江口涌入,受两旁渐渐狭小的江岸的约束,到盐官附近时,江面仅三公里,加上海底地形以及河坎的阻拦,潮水后推前阻,沿江壁咆哮而来。形成了“万迭云继起,千寻练不收”的潮势。
4、这三处观潮佳景,自东向西在二十来公里地段内一线拉开,只要知道了潮头的流速,就可以把握观潮时机,与潮赛跑。先看“碰头潮”,赶到盐官看“一线潮”,最后去老盐仓看“回头潮”。一潮三看,别有情趣,而且,一天有两潮看:昼潮和夜潮,月下观潮更是浪漫别致!
1、“八月十八潮,壮观天下无。”虽然坡这句XX词般的赞语,一直在民间流传,但确切地说,在1909年8月沪杭铁路建成以前,除了乾隆皇帝(作有《观海潮歌》《观潮诗》《阅海塘诗》等),以及嘉庆年间浙江巡抚阮元(作有《海宁州观潮》《八月望后至海宁州观潮》等)之外,到海宁盐官看潮的外地人还是不多的。旧时观潮节(八月十七至八月十九),赶庙会一样涌进海宁县治盐官看潮的,都是海宁城乡,还有和海宁毗邻的崇德(1958年并入桐乡)、嘉兴、平湖、海盐等地的人们,路近的步行,路远的雇船,有的还宿夜,看了日潮又看夜潮。缘于此,XX以前带有盐官地域特色咏钱江潮的诗歌,大多为海宁籍人士所作,如查继佐的“相传此会海中天,一望眉连日月边。蹈舞鱼龙岂有谓,腾骧云雾着谁鞭”(《潮日观武原东门》)、陈之遴的“钱塘东北古盐官,吐海吞江势特蟠。百怪银涛秋出没,群龙宝树昼盘桓”(《忆故乡》)、谈迁的《海塘谣》、李善兰的《观潮歌》等,为数不多。
2、其实,古代文人学士咏钱江潮的诗词,大多是咏杭州段的潮水。海潮从尖山口涌入钱塘江喇叭口,一直奔腾到六和塔下,才逐渐平息下来。古时候,清泰门外的三官堂、南星桥外的三廊庙、江干,甚至城隍山山顶、月轮山上,都是杭州百姓“八月十八”的观潮胜地。白居易的“早潮才落晚潮来,一月周流六十回。不独光阴朝复暮,杭州老去被潮催”、苏轼的“万人鼓噪慑吴侬,犹似浮江老阿童。欲识潮头高几许,越山浑在浪花中”、米芾的“怒势豪声进海门,舟人传是子胥魂。天排云层千雷震,地卷银山万马奔”、徐渭的“鱼鳞金甲屯牙将,翻身却指潮头上。秋风吹雪下江门,XX琼花卷阵浪”、冯梦龙的“银山万叠耸崔嵬,蹴地排空势若飞。信是子胥魂未泯,至今犹是夺神威”、郑燮的“银龙翻江截江入,万水争飞一江急。云雷风霆为先驱,潮头耸并青山立”……这些脍炙人口的诗歌,都是歌咏杭州段的钱江潮的。
3、按潮汛推算,农历每个月的初一至初十六至十九这八天的潮水最大。1953年农历八月十八前后的一次大潮,将盐官海塘上3000多斤重的铁牛冲出了10多米远;1978年北京电影制片厂派人来拍摄潮景,两位摄影师被潮水掀倒(幸而获救),摄影机被卷入江中。1991年农历八月十七,夜潮将盐官之西的一段水泥石帮岸冲坍……
4、钱江潮闻名中外,一个世纪前沪杭铁路通车后,到观钱江潮的最佳地盐官的外地人就多起来,其中不乏国家政要、文化名人。每年的观潮节,沪杭两地至斜桥、长安,都增开“观潮专列”,中外游客纷至,简直是“人潮胜江潮”。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