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 ?如果让我用“纯粹”这个词形容音乐史上的某位作曲家,我想肖邦可能是比较恰当的人选,他把一生的创作都献给了钢琴,用浪漫主义的笔触书写了钢琴的黄金时代,他开创了现代钢琴风格,他是高贵而纯粹的“钢琴诗人”,他对于钢琴有着最为纯粹的信仰。
2、? ? ? ?肖邦的钢琴作品几乎满足了人们对于钢琴这件乐器所有美好的想象,他的前奏曲是充满幻想的诗篇,他的练习曲堪称技巧与诗意完美结合的典范,他的夜曲更像是江枫渔火、清风晓月,忧郁感伤,却让聆听的人深深沉醉,无法自拔。
3、? ? ? ?肖邦的圆舞曲同样承载着高度的艺术性和表现力,在他的笔下,这种原本只是被用于舞蹈伴奏的音乐体裁被赋予了XX而生动的艺术灵魂,它们有的华丽高贵,有的抒情感伤。总之,在肖邦的手里,它们不再是舞池里那些平庸而不引人注意的伴奏音乐,而是跃动在琴键间的一首首带着节奏律动的隽永诗篇。今天的音乐小品,就让我们在肖邦的圆舞曲作品中体会“钢琴诗人”笔下的华丽与感伤。
4、? ? ? ?现在人们所能接触到的肖邦圆舞曲总共有二十一首,其中以1855年之前出版的十四首圆舞曲最能体现肖邦的创作风格与水平。这十四首圆舞曲中,有八首是在肖邦生前发表出版的,另外六首则是在肖邦去世后的几年间陆续整理发表的。
1、正如曲名所示,这首曲子是肖邦的所有圆舞曲中,最华丽、最轻快的一首,也是为数不多的能够实际用于舞会的圆舞曲。所以舒曼才会说:"这是肖邦的肉体和心灵同时在舞蹈的圆舞曲"以及"把舞者卷入波心,越来越深"等类话语。
2、乐曲的构成极为简洁,由于是实际舞会用的圆舞曲,全曲在明朗的低音部圆舞曲节奏上,歌唱出华美的主旋律。全曲共分为五段:第一段为降E大调,第一主题明快、奔放,第二主题利用急促的顿音表现出仙境般 的飘逸感觉(片段1);第二段降D大调(片段2);第三段降D大调(片段3);第四段降G大调(片段4);第五段与第一段的旋律相同,在四小节序奏后进入尾声。
1、通常圆舞曲速度都很快,慢的极少。由于圆舞曲速度很快,加上旋律流畅,因此要将一个小节(3拍)作为一个"大拍"来计算。考级十级里肖邦的《辉煌的大圆舞曲》(F大调 作品34之3),乐谱上的速度术语是 Vivace (中文叫“活板”),演奏速度就不是以4分音符为一拍来计算! 而是以一个小节(三拍之和――即一个附点二分音符时值)作为一个“大拍”计算的,每分钟84-96 “拍”。(如果以4分音符为一拍折算,每分钟达到252 - 288 拍)。因此,很多圆舞曲都是按照“大二拍”,即把2个小节作为一个“大二拍": 第一小节作为强拍,第二小节作为弱拍来处理和演奏的。
1、《致爱丽丝》原名《a小调巴加泰勒》,是贝多芬在1810年创作的一首XX钢琴小品。它在世界十大名曲中位列榜首,在全球都拥有很高的知名度,只要是喜欢钢琴的人,对这首曲子都不陌生。就算是不懂音乐的人,对它也很是能欣赏得来。
2、《春之歌》是门德尔松的钢琴独奏曲集《无词歌集》中,为著名的一首曲子,它不仅能用于钢琴独奏,它还被改编成管弦乐曲,和其它乐器独奏曲。这首乐曲的知名度非常高,流传的也非常广,深受世人喜爱。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