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果在史上众多歌剧中,选出一部最令人感到毛骨悚然的剧码,有人会说是贝尔格的「伍采克」或「露露」,或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也有人说是理查?史特劳斯的「莎乐美」和「艾蕾克特拉」,不过许多行家认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的「金鸡」才真的是最令人感到冷飕飕的歌剧。原先我对此觉得不解,因为里姆斯基-柯萨科夫绝非是那种莫测高深的作曲家,而是比较亲近一般大众的,照理说不会故意搞惊悚,但在听完了此剧后,却完全认同这样的说法。
2、一部歌剧要令人「毛骨悚然」,除了剧本必须有相近的内容外,更重要的是作曲家的想法。贝尔格的「伍采克」之所以被奉为经典,他那冷酷尖锐的无调性手法也帮了不少忙,而柴可夫斯基的「黑桃皇后」则有极端的忧郁、疯狂,甚至自毁的倾向,这当然也与他的精神危机息息相关。但里姆斯基-柯萨科夫既不使用无调性,也没有精神问题,为何能写出如此的歌剧?答案就在他身处的时代里。
3、在1905年,XX还是帝制,由沙皇所统治,但社会动荡不安,底层工人超时工作待遇微薄,中产阶级也要求国会的参XX,本来XX还能靠大多数XX对沙皇的尊敬,勉强撑住场面,但日俄战争的败北使得沙皇威信大失,XX人无法X受败给日本这样的小国,终于X无可X,工人开始XX,数十万人到皇宫前XX,那时沙皇不在宫中,XX竟自行XX,对群众开枪,结果造成数千人死亡,史称「1905年XX」。
4、当时里姆斯基-柯萨科夫61岁,在柴可夫斯基去世后,已成为XX最重要的作曲家,兼任圣彼得堡音乐院教授的他,也教出许多优秀的学生,包括普罗高菲夫与史特拉文斯基,连拉赫曼尼诺夫也视他为自己的导师。以里姆斯基-柯萨科夫地位之崇高,又出身贵族,应该不会同情XX才对~但刚好相反,他痛批XX,并声援参与XX的学生,而被学校解聘,其他教授却纷纷辞职XX,当局迫於压力只好让他复职,他仍气愤难平,患有严重心脏病,已是风烛残年的他决定写一出歌剧~那就是「金鸡」。
1、据称,火灾是因“建筑工人的疏忽”引起。工人在维修故居屋顶时使用了明火施工,引燃了屋顶。大火随即蔓延至整个建筑,在消防员到场前几乎吞噬了整个庄园。所幸火灾未造XX员伤亡。据当地XXX公室称,在消防员的全力抢救下,博物馆一半的展品得以保存,但仍有超千件文物被毁。保存下来的贵重文物包括一座银质奖杯和一支金笔,以及家具、书籍、XX和书架等。
2、普斯科夫州调查委员会表示火灾具体原因正在调查中。普斯科夫州普柳斯基区区长米哈伊尔·韦杰尔尼科夫(Mikhail Vedernikov)在社交媒体上写道:“里姆斯基-科萨科夫故居是XXX重要的文化遗产。我们将与其他XX部门同事一道保护好抢救下来的文物,并尽最大努力恢复这一珍贵的文化遗产。”
3、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出生于圣彼得堡以东200公里的季赫温镇,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创作了大量的XXX民族主义作品,包括管弦乐、合唱和歌剧。作为XXX音乐史上“强力五人团”的成员,他与穆索尔斯基、鲍罗丁等作曲家一道,开创了古典乐中独特的XXX民族音乐风格。1908年,里姆斯基-科萨科夫在现已被大火烧毁的庄园里逝世。
1、《金鸡》三幕歌剧,这部歌剧的剧本是由贝尔斯基根据普希金的民间故事诗《金鸡的故事》写成的,里姆斯基·科萨科夫谱曲,1909年10月7日在莫斯科齐美剧院首次公演。1918年3月6日在美国大都会剧院初次演出。
2、这类歌剧由XX音乐先驱格林卡在《卢斯郎与鲁蜜拉》中已经先开拓了,所以此剧就是引接这种故事歌剧的系谱。犹如作曲家本人曾戏称自己是《卢斯郎专家》那样,他从前辈的这部歌剧中一定获得不少启示。
3、他的十五部歌剧中形成主流的,是民间故事、传说和童话的世界,而不是壮丽雄伟的历史剧。XX的国民歌剧,一般都以《伊凡·苏沙宁》、《鲍利斯·郭多诺夫》和《伊果王子》等历史剧视为代表作,但是以《金鸡》为首的故事剧,我们实在不该忽视。
4、这部歌剧以含有某种社会讽刺而闻名于世,故事是在叙述昏庸、愚蠢的都顿王的崩溃。如果从经历19O5年《血腥周日》事件后XXXX的XX人看来,此剧当然是对沙皇XX统治最严厉的批判。相同的思想在《萨丹王的故事》和19O2年首演的《不死者卡希柴》中,一脉相承,也是在十九世纪6O年代度过青春时代的作曲家,终身保持的进步立场。
1、尼古拉·安德烈耶维奇·里姆斯基-柯萨科夫(俄语:Николай Андреевич Римский-Корсаков,1844年3月18日-1908年6月21日),XXX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他和鲍罗丁、穆索尔斯基、巴拉基列夫和居伊并称为“强力集团”。由于他的配器技巧清晰而富于色彩,故其作品被视为沙皇XX时代煊赫与壮观的集中体现。他以歌剧著称,代表作有十五部歌剧。此外,其交响乐作品也很出名,如音画《萨德科》、组曲《安塔尔》、《天方夜谭》和《西班牙随想曲》等。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