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夫妻观灯》说的是元宵佳节,青年农民王小六带着他的妻子进城看灯。城里人山人海川流不息,各色各样的灯——龙灯、狮子灯、螃蟹灯——来来往往。一批一批地走过去。夫妻二人看完花灯之后。兴高采烈地回家去了。
2、1953年1月,该剧由安庆市民众剧团进行整理,删去了原本中艺人自辱、无聊科白以及大段演唱历史人物的段子,使全剧结构更加紧凑。同年7月,郑立松又据丁紫臣口述本再次整理该剧,改名《夫妻观灯》,恢复了前次整理时删去的王小六妻看灯时被人偷看的细节,增添了生活情趣。再改本由安徽省黄梅戏剧团演出,导演王少舫对剧本整理及舞蹈设计也提出了不少有益建议。1956年,中国新闻纪录电影制片厂拍摄了由严凤英、王少舫主演的《夫妻观灯》舞台纪录片。
3、黄梅戏的唱腔属板式变化体,有花腔、彩腔、主调三大腔系。花腔以演小戏为主,曲调健康朴实,优美欢快,具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民歌小调色彩;彩腔曲调欢畅,曾在花腔小戏中广泛使用;主调是黄梅戏传统正本大戏常用的唱腔,有平词、火攻、二行、三行之分,其中平词是正本戏中最主要的唱腔,曲调严肃庄重,优美大方。黄梅戏以抒情见长,韵味丰厚,唱腔纯朴清新,细腻动人,以明快抒情见长,具有丰富的表现力,且通俗易懂,易于普及,深受各地群众的喜爱。在音乐伴奏上,早期黄梅戏由三人演奏堂鼓、钹、小锣、大锣等打击乐器,同时参加帮腔,号称“三打七唱”。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黄梅戏正式确立了以高胡为主奏乐器的伴奏体系。
4、黄梅戏的角色行当体制是在“二小戏”、“三小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包括正旦、正生、小旦、小生、花旦、小丑、老旦、老生、花脸、刀马旦、武二花等行。虽有分工,但并无严格限制,演员常可兼扮他行。黄梅戏的表演载歌载舞,质朴细致,真实活泼,富有生活气息,以崇尚情感体验著称,具有清新自然、优美流畅的艺术风格。黄梅戏中有许多为人熟知的优秀剧目,而以《天仙配》、《女驸马》、《牛郎织女》、《夫妻观灯》、《打猪草》、《纺棉纱》等最具代表性。
1、越剧《追鱼》曾拍成电影。鲤鱼精化身相府千金金牡丹与张珍相会托付终身,被撞破后连夜逃出相府。适逢灯会,于是两个人一面观灯一面给金丞相有机会发现他们在大街上游逛而抓获。回府后于是就有真假牡丹的好戏登场。
2、那个“观灯”其实是个过场戏,正如上面所说给他们继续逗留在京城创造条件好继续发展剧情。观灯本身没有多少戏出彩。今年的春节戏曲晚会倒是让赵志刚和何赛飞两人登台演了这一段过场戏。一个尹派一个张派却去唱徐派王派的戏其实也有些滑稽。
3、沪剧的“观灯”代表作就是那两个赋子板看家戏。《女看灯》是讲嫂嫂对姑娘介绍如何在看灯的时候看上了她哥哥。那是沪剧旦角演习赋子板(特点是近乎口语节奏明快阵阵递进,大概可以算是饶舌歌的先驱)的样板戏。反过来,《徐阿增出灯》则是生角演习赋子板的看家戏之一。
4、我没有学唱过《女看灯》,只记得其中唱到猪八戒盘丝洞里去招亲,唐僧西天取经九九八十一个遭磨难可以故意唱成吃了九九八十一个糟皮蛋由小姑指出错误——这样一来可以名正言顺地喘一口气。
版权声明:本站谱子来源于互联网或网友上传分享,仅供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版权归属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到你的权利,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及本声明。